守護榮民(眷) 歷經24年歲月 榮民榮眷基金會 讓大愛延續
文/鍾祖豪
圖/榮民榮眷基金會(本文照片均攝於新冠疫情發生前)
前年十一月,輔導會「榮民榮眷基金會」接到一通電話,電話中,一位老先生表示要捐給基金會五百萬元,用來照顧弱勢榮民。這通電話和隨之而來的捐款善舉,讓基金會服務同仁至今感動不已,難以忘懷。
打電話的是當時已高齡九十四歲的蔣老將軍,他透過《榮光雙周刊》的報導,知道榮民榮眷基金會長期服務榮民,照顧榮民,決定捐出積蓄,為榮民、榮眷盡一分心力。時任基金會祕書長的尤志煌,偕輔導會服照處專員張裕郎、新北市榮服處總幹事李復鄉,一起趕到新店,陪伴蔣老將軍伉儷,走進住家附近的銀行,將捐款匯給基金會。蔣老將軍的善舉,讓銀行行員及在場民眾都為之動容。
蔣老將軍十七歲入伍,在軍中服務四十一年,民國七十二年由馬防部副司令官軍職外調,至內政部擔任役政司副司長、司長,七十八年退休。他表示:「我是榮民,受國家栽培及照顧,現在有能力了,當然要照顧榮民、榮眷。」老將軍為善不欲人知,不希望媒體報導提及全名,今年四月又捐了三百萬元給新北市政府。
獨居海邊的大愛榮民
另一位今年高齡九十二歲的袁福士老先生,有一年參加臺南市榮服處的圍爐活動,看到「榮民榮眷基金會」製播的微電影「奉獻」,大為感動,於是加入認養遺孤的行列,將積蓄交給榮服處、榮民榮眷基金會,讓榮民遺孤得到更好的照顧及教育。
前祕書長尤志煌回憶,他曾到過臺南市安南區海邊,尋訪袁老先生,當時他看到海邊一排排木麻黃,老先生的家就隱身其間,房子是用多種建材拼湊建成,屋頂用幾根木條支撐,上面覆蓋鐵皮,海風一大,似乎就會被掀開。
當時一位背脊佝僂、打著赤膊、僅著短褲的老先生迎面而來,尤前祕書長正擔心長者受寒,旁邊的祕書向他介紹,這位就是捐款給基金會的袁老先生。令前祕書長驚訝地說不出話,眼前這位看來亟需幫助的老人家,竟然奉獻一生積蓄,默默照顧失依的孩子。
袁老先生在戰亂的年代來臺,陸軍上兵退伍,在臺南海邊自行搭建房舍遮風避雨,定居超過一甲子。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人喚他一聲爸爸,因此他對沒有人照顧的孩子特別心疼,願意拿出積蓄,幫助更多的孩子。
取之於榮民 用之於榮民
像蔣老將軍、袁福士老先生這樣盡其所能、捐款給榮民榮眷基金會的故事很多。除了榮民長輩,許多具榮民背景的企業家,如徐增壽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紹堉,懷著感恩回報的心情,認同基金會宗旨,也持續回饋捐贈。基金會「取之於榮民,用之於榮民」,利用這些善款,照顧許多需要濟助的榮民、榮眷及其子女,會內工作人員也不斷勤走各縣市,探視年長榮民,給予必要的關懷照顧。
「榮民榮眷基金會」成立的法源,是民國八十五年立法院通過修訂「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六十八條,增列第四至第六項,由主管機關將八十二年九月十七日前亡故的現役軍人及退除役官兵遺產,捐助設置「榮民榮眷基金會」,辦理遺產核發、獎助學金、重大災害救助及榮民榮眷福利服務等,自八十五年九月十八日頒布施行。
基金會於八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完成法人設立登記,七月二十九日由時任輔導會主任委員楊亭雲主持揭幕掛牌儀式。第一屆董事長是輔導會祕書長高仲源,現任董事長是輔導會副主委李文忠。基金會成立已二十四年,一方面保障大陸法定繼承人權益,一方面以孳息及捐款,照顧孤苦的榮民、榮眷及孩子們。二十四年來,發放各種補助救助金額超過十三億元,幫助照顧了十三萬人次的榮民、榮眷。
菁英圓夢計畫 鼓勵學子追夢
基金會目前的服務項目,有遺產核發申請、獎學金申請、重大災害救助、就學補助申請、菁英圓夢計畫、榮民推介及文化保存。其中,菁英圓夢計畫是一大亮點,讓榮眷在國際頂尖學府有機會發光圓夢。
此一計畫於前年首度辦理,針對就讀國內高中、大學,申請獲得國外一流學府入學資格的清寒榮民、遺眷子女,給予一次性專案補助,減輕國外求學期間的壓力,能專注學習,順利完成學業。主任委員肯定基金會透過計畫幫助年輕學子奮發向學,也期許基金會未來持續推動更多嘉惠榮民、榮眷的措施。
去年獲得補助的學生,三位在美國,一位在英國,一位在德國,所就讀的大學都在近三年世界大學排名二百名內,每人獲補助五十萬元。其中,楊絜儀就讀的美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在表演學院類世界排名第一。楊絜儀談到國外留學印象最深的事,就是能在校園內和頂尖大師近距離接觸,甚至她還和小提琴名家林昭亮同臺演出,這對於出身平凡家庭的她,是難得的際遇,而支持她勇敢追夢的動力,來自基金會的圓夢計畫,背後則是許多榮民長輩的無私大愛。楊絜儀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為國奉獻一生的軍人,她以身為榮眷為榮,並滿懷感恩地說:「沒有榮民伯伯的捐款,就沒有赴美繼續攻讀音樂碩士的我。」
保存眷村文化 留住歷史記憶
基金會董事長李文忠多年來重視榮民與眷村文化,理念始終不變。他認為,眷村文化是臺灣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但隨著榮民長輩逐漸年邁凋零,老舊眷舍陸續拆除改建,眷村文化已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讓李董事長極為憂心。他上任後,推動基金會積極拍攝微電影,用鏡頭刻畫榮民一生奉獻、大愛如風的典範,也持續透過訪談徵集、人才培育等多元文創方式,保存及弘揚榮民和眷村文化,並與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合作,包括串聯臺北地區眷村,展現軍榮眷藝文能量;攜手桃園市,打造全國首座眷村資源中心;協同民間文化組織,活絡眷村地方創生;開辦人才培訓班隊,記錄榮民、榮眷生命故事等。
李董事長深刻感受到,對榮民及眷村文化的保存,需要「搶時間」。他在和桃園市長鄭文燦舉行「中華民國眷村資源中心」揭牌儀式記者會上,誓言將更多歷史記憶傳承下去,讓臺灣多元文化更完善。他也到臺北四四南村參加「餃子嘉年華」活動,與眷村人同樂,同時宣示基金會推展眷村文化保存工作的決心。
無我無私 讓關懷更有溫度
基金會新任祕書長徐健寧,父親是榮民,他不僅是榮眷,如今卸下戎裝,也成為榮民,「對我來說,這是緣分,更是責任及使命。」
照顧榮民、榮眷,是基金會的核心任務。他上任後即面奉主委指示,要勤走基層,深入每個榮家,關懷每一位榮民。另外,基金會李董事長要求他持續投入榮民文化保存及行銷工作,彰顯榮民對臺灣這塊土地奉獻的精神及無私的感情。徐健寧說,這也將是基金會未來的重點工作。
此外,他也感謝許多企業機構對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捐助,如徐增壽文教基金會、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秦咏公司等,得以讓基金會對榮民(眷)投入更多的服務照顧工作。
為了爭取社會資源,基金會也鏈結了衞福部的公益勸募管理平臺,未來將積極爭取各界人士的支持,深化照顧榮民(眷)。
獲得新血輪的加入及青睞是組織成長的關鍵。徐祕書長也將藉由基金會行銷榮民文化,號召更多年輕榮民到基金會擔任志工,以創意和活力,投入各榮服處、榮家各項活動,讓老、中、青三代榮民,以實際行動,傳承生命經驗,發掘弱勢榮民(眷)的需求,並給予適切關懷及協助。
「無我無私」是主委對徐健寧的叮嚀,強調基金會祕書長這個職位,是要為榮民(眷)解決問題,不要想到個人。徐健寧說,他會謹記這個叮嚀,帶領基金會的夥伴,全力照顧好每一位榮民、榮眷,一棒接一棒,讓基金會創立的使命永遠傳承下去。
(點閱次數:893)